如何判断是不是讨好型人格?时间 2025.05.12 阅读
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是一种过度关注他人感受,以取悦他人为核心行为模式的人格倾向。讨好型人格的人往往会看重他人需求,并将他人需求置于自身需求之上,所以在人际交往关系中,可能会持续自我压抑,没办法获得真正的满足与快乐。
讨好型人格的显著特征
一是习惯性融合,讨好型人格的人几乎没什么自我可言,不管与自己相处的人发表什么观点,都会选择支持或附和。哪怕内心有一些不同的想法也不会表达出来,生怕自己提出异议后,会引发双方的冲突。
二是过度敏感他人情绪,讨好型人格的人时刻关注他人的情绪,就连一个抑郁的表情变化也会看在眼里,而且会反复琢磨对方这个表情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含义,时刻担心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好,才会让对方的情绪发生变化。
三是不懂得拒绝,在面对他人请求时,讨好型人格的人不会拒绝,就算这个请求已经远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也很难说出“不”字,生怕让对方失望,损害双方关系。
讨好型人格的成因溯源
一是自我认知偏差,讨好型人格的人对自己没有一个准确的认知,总是低估自己的能力。因为对自身价值的评估远远低于实际情况,所以会觉得自己只能通过讨好或帮助他人的方式来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获得他人认可,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错误的行为模式。
二是成长环境影响,童年时期,如果父母会因为孩子的各种表现体现出更强烈的关爱和认可,那孩子就会过度关注自己的行为,为了获得更多的爱和温暖,就会逐渐养成讨好他人的习惯。
三是缺乏安全感,由于内心没有安全感,只能通过讨好他人的方式来维持彼此之间的关系,并从这段关系中获得归属感和认可感,潜移默化的认为只有满足他人期待才会被对方接纳。
摆脱型人格的有效方法
一是建立情感缓冲带,在与他人相处时,可以尝试着在双方的对话中加入一些“我考虑一下”这样的字眼,不要对方提出任何要求都立马答应,这会让人慢慢的形成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二是重构认知坐标系,不要总是对自己持有怀疑态度,在处理任何事情之前,可以先尝试着询问自己做出某个决定是否出于本心,如果拒绝对方是否会带来实质性的伤害,是否应该多多关注一下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三个问题,就可以重构自己的认知,让自己充分意识到,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尽心尽力即可,没必要非得满足他人的需求。
三是发展多元支持系统,面对值得信任的朋友时,可以多多练习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将自己的感受告诉对方,在这样的表达中逐步形成正向循环,重新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和认同感。
讨好型人格的判断方式
判断自己是否为讨好型人格,可以通过观察日常行为,比如是否经常委屈自己满足他人、是否难以表达真实想法等。也可借助 PDQ-4 + 量表进行自我评估,该量表涵盖多个维度,能较全面地检测人格特质。判断他人时,可留意其在社交中的表现,比如是否总是迎合他人、不敢拒绝等。但要注意,人格判断需综合多方面因素,不能仅凭单一行为或量表结果轻易定论 。
上一篇:如何判断是不是抑郁型人格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