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为什么要尊重孩子的兴趣时间 2021.07.03 阅读
没有哪一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到理想的大学,甚至光宗耀祖,然而一些比较专制的家长,往往在孩子填报志愿的时候表现出很强的控制欲,希望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并没有考虑到他们的兴趣是什么。其实,这种情况不仅仅在普通人的身上,历史名人也有类似的情况。
上世纪50年代,林徽因就希望自己的儿子梁从诫可以报考清华大学建筑系,儿子从小就是一名学霸,林徽因对他的成绩也是十分了解,同时也很有信心。然而高考成绩出来后,梁从诫居然仅仅因为相差2分和清华大学失之交臂。林徽因很不甘心,感觉是哪里出问题了,于是决定按程序申请复核梁从诫的高考试卷。当看到儿子的试卷时,林徽因发现一道简单的题目居然空着,下面还写了一行字:我对建筑学不感兴趣,我喜欢的是历史。她才意识到自己一直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儿子,差点毁掉儿子真正的兴趣。
如今的高考已经历经多次改革,每年填报志愿的时候,还是会有孩子和家长闹得不可开交。孩子希望报省外的大学,家长担心太远每照应;希望学历史专业,家长又觉得没前途,就业困难。甚至不少家长认为读医后可以做医生,收入高福利好,但是压根没有了解过孩子是否感兴趣。可惜的是,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梁从诫这么幸运,他们都拗不过父母,有时候家长还会在最后一刻偷偷改了学校或专业,等孩子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即使服从,在大学里面也是混日子而已。
无论是管太多,替孩子填报志愿,又或者不闻不问,让孩子想报什么就报什么,完全不发表任何意见,以上的两种态度都不对。家长在填报志愿期间更多的是帮孩子发掘自己的兴趣,为理性填报志愿提供参考。
1、帮助孩子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喜欢
考生由于将精力都投入到学习当中,导致在专业选择上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和知识,很多时候对于某个专业很可能只是一时兴起,实际上并不了解。家长要做的是让他们明白喜欢与从事之间的区别,通过了解专业的实质内涵,还有未来从事职业的特点,可观的认识专业,并理性判断自己是否真正热爱这个专业以及能否胜任。
2、尊重孩子并平等协商
当孩子不接受家长的意见时,其实很大一部分只是无法忍受家长的专政,而考生又处于青春期,年少气盛的情况下一意孤行,到最后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家长要学会和孩子们平等沟通,以尊重孩子为主,不要以命令的口吻来谈话。客观公正的认可孩子内心的兴趣,并协助他们填好志愿。
总而言之,家长如果不能尊重孩子的选择,深入认识他们内心真正的兴趣,那么即使按照你的意愿去选择该专业,未来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上,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到时候孩子反过来怨你的时候,真的是有苦难言。
上一篇:500多个专业怎么选择,高考填报志愿为什么难?
下一篇:高考志愿填报,二个准备三个重点四个原则要记住